《遗址与图像》一书为年度展览“遗址与图像:牛津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两个研究计划”配套出版物,全书结构与展览一样分为两大部分。
牛津大学的部分,收录了雅希·埃尔斯纳教授为展览撰写的综述文章,考察了遗址与实物流变的历史,而摄影对此种历史的记录则为我们进行比较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牛津大学的莎莉·克劳福德与凯特琳娜·乌尔姆施耐德两位博士撰写的文章从摄影发展的历史出发,探讨摄影在考古学概念形成以及考古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芝加哥大学部分则收录了东亚艺术中心副主任蒋人和教授为展览撰写的同名文章,详述了此部分展览的内容,并追溯了天龙山石窟早期历史与造像被剥离原址流散至世界各地的近代历史,而书中巫鸿教授的 《“不可移动文物”与考古美术的理想》一文则从理论上回应展览中频繁出现“不可移动文物”对文物所处原址的要求,提出了考古美术的种种理想。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天龙山文物保管所和太原理工大学与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合作研究实现的石窟整体虚拟复原的3D与虚拟现实展示。太原理工大学张晓老师同时也为该项目实施使用的技术撰写了说明文章。
附录部分还收入了李格尔《对文物的现代崇拜:其特点与起源》一文的英译本以及上海大学陈平教授为本书完成的最新校订版中译。全书为中英双语,共收录展览两大部分图片100余张。
黄专
丛书总序
General Preface
郭伟其
弁言:在多元比较的视野下
Preface:In the Light of Pluralist Comparison
第一部分:遗址·实物·传记:考古与摄影
Site·Object·Biography:Archaeology and Photography
雅希·埃尔斯纳
被发掘的实物:艺术史中的时间、变迁与考古学
The Excavated Object: Time, Change and Archaeology in the History of Art
莎莉·克劳福德 凯特琳娜·乌尔姆施奈德
考古学家、早期摄影与对时间的追寻
Archaeologists, Early Photography, and the Search for Time
展览图录(A51-A59)
Catalogue of Works in the Exhibition (A51-A59)
第二部分: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像技术
The Buddhist Cave Temples and Sculptures of Tianlongshan:
Historical Photographs and New Imaging Technology
蒋人和 林伟正
序言
Preface
蒋人和
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像技术
The Buddhist Cave Temples and Sculptures of Tianlongshan:
Historical Photographs and New Imaging Technology
张晓
太原天龙山石窟数字虚拟复原
The Digital Virtual Restoration of the Tianlongshan Caves
巫鸿
“不可移动文物”与考古美术的理想
“Immovable Monuments” and the Ideal of Archaeological Arts
展览图录(B1-B33)
Catalogue of Works in the Exhibition (B1-B33)
附录
Appendix
阿洛伊斯·李格尔 撰 陈平 译
对文物的现代崇拜:其特点与起源
The Modern Cult of Monuments:Its Character and Its 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