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给好友
请选择您要前往的站点浏览内容
“大尾象工作组”的整理回顾展览“一小时,没空间,五回展”,展览由侯瀚如、蔡影茜联合策划,在去年广东时代美术馆“三角洲行动之大尾象——一小时,没空间,五回展”的基础上,增加展出“大尾象”当年的展览空间图、艺术家方案和手稿、各类对话和评论等此前未曾公开展示的研究资料,以此形成对“大尾象”的全面回顾和研究案例。
本次展出的八部德国影像作品均来自歌德学院(香港)的永久收藏,表现的对象都是在世界艺术史上享有盛名的德国艺术家。他(她)们的艺术理念不同,创作媒介和表现手法各异,但其艺术创作都显示出对二战后德国社会状况的积极反思。
由美国国家文理院院士、著名艺术史家和策展人巫鸿先生策划的“关于展览的展览:90年代的当代艺术展示”。聚焦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展览问题”,包括当代艺术展的目的、组织、条件和面对的挑战。
“展示片段”将以OCT当代艺术中心(简称OCAT) 的十年发展历程作为观察中国当代艺术的棱镜,沿着“片段”一词中“指向整体的局部”与“自成片段的单子”的双重意涵审视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语境、知识系统与相应的机构构建可能。
OCAT研究中心开馆展“记忆的灼痛”由法国艺术史学家、哲学家乔治• 迪迪-于贝尔曼策划,延续探讨了他于2010-2011年之间策划的题为 “阿特拉斯:如何肩负世界?” (ATLAS: How to Carry the World on One's Back?)巡回展所引发的根本性的哲学问题:即图像与时间之间的多重关系。